【第二一六期】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好的词可以绕梁三日,给人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
今天要学习的是李清照的《声声慢》,这首词音调和谐,富音乐美。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说的是李清照夫妇俩都同样喜好读书藏书,李清照的记忆力又强,所以每次饭后一起烹茶的时候,就用比赛的方式决定饮茶先后。一人问某典故是出自哪本书哪一卷的第几页第几行,对方答中先喝。可是赢者往往因为太过开心,反而将茶水洒了一身。成为流传至今的千古佳话。
李清照词的动人之处,不仅仅在于她高超的创作技巧,浓郁的情感表达,更在于她因经历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词风所体现的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历史沧桑感。哪怕只是写愁,也能写出少女的闲愁、少妇的相思之愁、晚年的家国之愁等各种不同层次的情感变化,让千年之后的读者仍然能感受到世事变迁的冷暖寒凉。
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一路南下,书册十余屋,皆毁于兵祸。公元1129年(宋高宗建炎三年),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李清照四十六岁。金兵入侵浙东、浙西,,避难奔走,所有庋藏丧失殆尽。国破家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之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这首《声声慢》大约便是写在此时。
首句连用七个叠词是非常少见的,用的又全是齿舌之音,若吟唱起来便有凄然之声。寻寻觅觅,她所要寻觅的一切其实都已离她而去,爱人、收藏、还有旧日的美好时光,都早已随着国破家亡而烟消云散了,只留她一个人,还在执著地寻觅着。所以后面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才更让人痛心。
又到了乍暖还寒时候,难以调养的不仅仅是身体,更是心上的创伤。三杯两盏淡酒,已不是东篱把酒的那个酒,原以为帘卷西风,已是难以禁受,又谁知,如今这晚来的风,更是一阵紧似一阵。写过了许多遍的雁,这次见到的,即便是那只代寄锦书之雁,无限相思也再无寄处。
如今是满地黄花堆积,却依然会想起当年的暗香盈袖。一人独守空房,哪儿也不想去。原来思念一个人的时候可以驾舟,可以熏香,有等待有期盼,因为那个人终会回来。如今注定是一场无望的等待,那个人永远也回不来了,白日那么长,黑夜更无法面对。再加上黄昏的这场细雨,打在梧桐叶上的凄凉之声,所有的一切,已经不是一个“愁”字可以说得完了。
对词句极求典雅的李清照,在这首词里用了不少的口语,比如“怎敌他、晚来风急?”比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又比如“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但这些词句却很形象地反映了她无可言说的伤痛,也许这便是大巧若拙吧。
诗君好,请解释一下“声声慢”。
词牌名。慢:唐宋杂曲的一种体制。它本指调长拍缓、节奏纡徐舒缓的乐曲,是“慢曲子”的简称;而慢词则是以慢曲子填写的歌词。此词牌历来作者多用平韵格,而李清照《漱玉词》所用仄韵格(即此词)最为世所传诵。九十七字,前后片各五仄韵,例用入声部韵。此词的韵脚是“觅”“戚”“息”“急”“识”“积”“摘”“黑”“滴”“得”,韵部属十二锡,可“四质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通押。
“将息”是什么意思?
宋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请问“损”是什么意思?
表示程度极高。
还有谁写过《声声慢》?
蒋捷《声声慢·秋声》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辛弃疾《声声慢·开元盛日》: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
张炎 《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待去也,最愁人、犹恋故人。
✎谁的词,是你的心声?
✎ 以下为原创诗词展区,一起来赏佳作
声声慢
兰师兄
长亭初日,几许飞花,红叶轻唤秋声。屋角鸣禽同话,昨夜风声。且向高山行去,径深幽 、一路松声。 问可否、寄江中轻棹,一曲歌声。
莫记当年心事,恐他日,依旧冷月无声。可叹前人多少,泪雨铃声。不如花间对坐,看门前,流水千声。自今后 、与郎闲云下,作得琴声。
秋日寄好友
龚师兄
移兰陋室植幽香,
高树闲云对晚凉。
梧叶不知君去远,
纷纷秋雨转凄黄。
分“多少楼台烟雨中”韵得“烟”字
李庄
夜静春衫薄,灯孤未肯眠。
世情浓与淡,明月缺还圆。
拈指虚空破,观心起灭怜。
远山新雨后,跌荡有云烟。
荷露
学诗十四班
思逸
日夕初晴天色新,
翠盘捧露赏花人。
冰心一片在何处,
落入清涟化作春。
夏日
学诗八班
Liziwen
云晴霄碧浸清潭,
縠纹荷妍映柳帘。
珠露澄莹蛙落叶,
花出淤泞笑尘凡。
来源:学诗计划
支持单位: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西湖诗社
策划: 祝姚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