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0到10.0,十次升级,十全十美,体重也掉了十斤
太太下令,在恢复到正常体重之前,暂停一切影院升级
我的DIY历程,就是K&C(King & Cintia)影院的升级故事。升级前的系统是2003年打造的,见下图:
当时有两大创新,一是用Hi-Fi立体声功放推左右声道的Hi-Fi主音箱,既兼顾Hi-Fi和AV,又减轻AV功放的压力,5声道的设计能力,只推中置和左右侧环绕3个声道。二是在5.1声道的时代,直接上了7.1声道。
视频是SONY的53寸背投,整套系统总投资接近6万。今天推荐的舒适版只要5万,就已经鸟枪换炮,不可同日而语了。
不过,刚开始升级时,还真不知道在家庭影院这个精神文明建设项目上,人民币能有如此高的价值。通胀嘛,钱都不值钱了,所以当时也没敢考虑全面升级,只是想过渡一下,先凑合着看看。
时间回到2011年初,发现SONY背投支持720,那买台高清播放机,就可以看半高清的电影了,也比DVD清晰两倍多呀。于是做功课,购入开博尔H1073高清播放器,把AV功放升级到次世代的安桥709,此乃K&C影院升级1.0版。
只支撑了不到一个月,不妥,很不妥。主要是影像跟不上声音,AV功放升级到次世代后,声音进步了,但53寸太小了,连看清楚电影画面都有困难。播放器档次太低,背投也真该退休了。于是换成开博尔K730I高清播放器、SONY VPL-HW20投影机和经科119寸画框软幕,正式迈入全高清,升级到K&C影院2.0版,和儿子一起庆祝六一!
SONY投影和119寸银幕令人赞叹的高清画面,使声音成了短板。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就是这个意思了。于是把左中右音箱都更新,还是选择广州惠普小旋风,主音箱仍是维真五号,最新的SE收藏版,虽然外表一样,但声音已是全新境界。中置选了同一系列的维真一号SE收藏版,升级到K&C影院3.0版,欢度国庆!
音箱升级了,就轮到功放力不从心,又一个后浪推前浪。经过四个月的试听、对比、研究,安桥709换成旗舰5509,开博尔K730I换成OPPO BDP-95,加上麦景图MC207七声道后级,整个系统脱胎换骨,升级到K&C影院4.0版,同贺圣诞!
K&C影院的升级,其实就是系统各环节不断后浪推前浪的过程。到了4.0版,蓝光机、AV前级、七声道后级都已一步到位,于是影院最重要的低音炮问题就凸显出来。做功课,购入SVS PB13-Ultra,升级到K&C影院5.0版,此时已是2012年劳动节。
有了巨炮,不等于就有了完美的超低频。与驻波顶牛,战斗,完败!做功课,准备购买低频处理器,却惊喜地发现了Audyssey Pro Installer Kit,辗转从美国购回,到官网注册,激活安桥旗舰5509内置的Audyssey专业级MultEQ,直接连上电脑进行房间声学校正和动态EQ。效果令人惊喜!此乃K&C影院升级6.0版。
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升级环绕音箱?很好!是认真听课、用心思考的好同学!其实早就计划好了,只是一直在等惠普推出维真环绕。8月底出厂,马上到惠普新开的淘宝店拍下四对,两对自己用,两对L先生用。七声道全部采用维真系列,完全一致的声音表现,K&C影院升级到7.0版。
好马需配好鞍,一步到位上了麦景图后级后,就开始为更换音箱线做功课,研究比较了大半年,最终锁定美国线圣AudioQuest,Hi-Fi和Hi-End线材的领头羊。线材全面升级,包括AQ的Vodka和Chocolate HDMI线、Carbon USB线、Sub-1低音炮平衡线、Rockefeller SBW音箱线、NRG-2电源线,加上PS Audio的Dectet Power Center电源净化中心,K&C影院升级到8.0版。图像更精致、声音更细腻,整体效果再上一层楼。
国庆黄金周,L先生的影院完工,比豪华版更高的配置,邀请Z先生来鉴赏。他已修炼成“中置控”,对中置的效果特别看重,特别着迷。他认为用单只维真一号作为中置音箱明显不够能量,于是又做功课,重新认识了中置在影院中的重要性,两套系统都换成惠普的维真中置,K&C影院升级到9.0版,中置的声音更加贴近电影院的效果,对白更传神、情感更丰富、效果更感人!
L先生的影院出了问题,大声压时高频刺耳,非常困惑,咨询行家、查阅资料,问题可能出在天花的二次余数扩散板上。当时正好Z先生一句话把我噎死:你说世界上最好的音乐厅和电影院是不是在一起的?看来是上天安排,要我赶快补上建声这一课。
疯狂补课、开动脑筋,解决了L先生的问题,同时也在自己的客厅做了简单的声学处理,K&C影院迈入10.0版。之前开到﹣3dB就会觉得吵,做了吸音后终于实现了0dB的家庭影院标准音量!
还有没有升级的空间呢?当然有,比如把投影机升级到VW95ES,把中置藏到银幕后面。但是,十次升级体重掉了十斤,以至于老婆大人下令,在恢复到正常体重之前,暂停一切影院升级。
于是,开始写这本书,全身心投入,就不用老惦记着11.0版了。☺
2012年11月提笔,2013年2月发布认识篇,3月发布攻略篇,在准备继续写欣赏篇时,上天又给了一个暗示,L先生和我的SVS PB-13Ultra先后烧了内置功放,于是体重没恢复,升级又开始了。
8月,投影换成SONY VPL-VW95ES,蓝光换成OPPO BDP-105,影像再进一步,升级到11.0版。
SVS烧了数字功放后,自制背板,接上惠普SUW-380的模拟功放,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又是四个月的研究、测试、比较,单炮变双炮,数字换模拟,L先生换成两个SUW-380,我换成两台Bryston 7BSST2单声道后级,推两个无源PB-13Ultra。声音再进一步,升级到12.0版。
换成双炮双功放,要重新摆位、整理线材,顺便在前墙做了吸音,天花增加吸音棉,声学装修再进一步,升级到13.0版,纪念本书提笔一周年。
2014年3月,终于盼到Retina屏的苹果MacBook Pro,连接OPPO BDP-105的异步传输USB,用iPhone遥控iTunes播放无损音乐。Hi-Fi无限在指间,升级到14.0版。
一直以为两个 PB-13Ultra+Bryston 7BSST2必赢两个惠普SUW-380,但五一再到L先生家里看电影,发现低频绵绵震裤管,回家一比较,怎么只震沙发?说明我家的低频还不够低,不如他家的好,我的双炮投资是他的六倍多啊,情何以堪?
思考、研究、测试,没想到问题出在音箱线上,没想到音箱线并不是越粗越好,把4平方的华敏线换成只有1.65平方的AudioQuest Type-4,缺失的极低频就回来了!虽然只是换了一条线,但意义重大,所以是15.0版。
三年15次升级,说实话,有成就感,但也很累。其实,我是不喜欢把设备线材换来换去的,对一些发烧友可能是乐趣,但在我眼里却是折腾。完美主义者即使是换一条线,也要仔细整理不能乱绕,如果要换器材,通常都是先把旧的拆下来,搞卫生,再接上新的,整理线材,最后才沐浴更衣,鉴赏全新效果。
回头看这15次升级,大多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某个环节升级,另一个环节也要跟着升级。或者是出了问题,逼着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比如声学装修、双炮、低频震裤管,这可能都是上天的提点,让我有机会学习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才能写出更好、更实用的《家庭影院DIY攻略》。
我升级了15次,您就不必那么折腾了,只要用心读完攻略,就可以像X先生那样,一步到位,马上拥有Hi-Fi的客厅影院,欣赏感人的电影,聆听动人的音乐,享受高品质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