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乐器不代表唱歌要好听,但绝对不能不会唱歌。
小朋友在音乐上不知所云的时候,一定有听过很多老师这样要求:“可以唱这首曲子的主旋律给我听吗?”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在和声上或许不懂,但靠唱歌来引导他们,在思考旋律的解决与方向上会是有效的方法。同样的,唱旋律也有助于背谱及在音乐术语、情感上的记忆,因为唱歌是音乐最直觉的反应,只要想音乐然后张嘴唱出,也让孩子能暂时忘掉这段旋律的“技巧性”,用心、专注思考音乐。
声带为最早的乐器
在音乐史上,音乐由单纯人声开始发展教会音乐、侍奉于宗教,之后才慢慢出现复音音乐、器乐伴奏、器乐独奏。
唱歌为了解音乐最重要的一环原因是─“呼吸”,除了管乐器外,其他的乐器如弦乐、钢琴等都没有换气的问题,但这也代表着这样的器乐曲更需要去琢磨句子,若是忽视了,变会少了音乐的流动与方向,也无法表达音乐。
唱歌为音感的老师
音乐科班生一定不陌生,从小学到大学都必经视唱的训练。在这样的训练、练习中,耳朵会不断的「调整」,而音准的思考,可助于大脑记住音准及培养音感。
而其中无调性视唱,更是挑战我们耳朵以对调性音乐上的适应性,从科班训练、音乐科考试中,我们也不难看到「唱」在音乐中的被强调性及重要性。
耳朵成长使演奏表现进步更快
如果在练琴的额外时间练习唱器乐曲旋律及视唱,相信能为练琴、演奏带来更好的进步空间,也才能用乐器作为媒介「唱」给听众。
「唱」的好习惯能为学习者带来许多乐器外的思考,更能帮助音乐的内化。如果连自己都不会唱了,那要怎么经由乐器将旋律传递给听众呢?
如果您觉得我们的内容不错,请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