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四山兮,烟雾暗前浦,将维舟兮无所。
追我前兮不逮,怀后来兮何处,屡回顾。
世事兮何据,手翻覆兮云雨。
过金谷兮花谢,委尘土,
悲佳人兮薄命,谁为主。
岂不犹有春兮,妾自伤兮迟暮,发将素。
欢有穷兮恨无数,弦欲绝兮声苦。
满目江山兮泪沾屦。
君不见年年汾水上兮,惟秋雁飞去。
戳上面的音频,堂友们听到的这种抚琴而歌的演奏形式为琴歌,在古代也被称为弦歌。
简单来讲,琴歌是一种以歌唱为主,用古琴来伴奏的自弹自唱,或一人弹琴另一人歌咏的形式。早在《尚书》中,已有:“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的记载。也就是说,琴歌的历史迄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
从商周到魏晋,琴歌盛行不衰,到了宋代更是因为文人雅士的推崇,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到了明朝,因为种种原因,“弹唱”的形式渐渐变成了“弹奏”,大部分旋律在口口相传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消失,只留下了文字。
幸运的是,还是有少量现存的“曲”散见于用传统工尺谱、减字谱等记谱法记录的各类曲谱、琴谱中,只是已经很少有人可以“解码”了。
堂主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位艺术家——贺兰泽,近年来一直在做的,正是还原,还原“逢弦必歌、逢歌必弦”的中国文人音乐生活状态。比如堂友们现在听到的这首由贺兰泽演奏的,宋代文学家姜夔创作的古琴曲《古怨》,可以说是现存最早的琴歌。
夕阳的最后一丝光芒湮没于暮霭沉沉的山峦中,宁静的江面,一叶扁舟停泊在岸边,水面烟雾濛濛。姜夔负手站在小舟上,看着这如画江山,对着这良辰美景却想到山河凋零、民不聊生,心中无限伤感。可是,他,一个落魄的文人,空有满腔才华却报国无门,唯有对天长吟……
古琴与吟唱的珠玉之声飘然入耳,便经历如同一场穿越古今的时空之旅,在恍若隔世的迷离中吐纳四千年文明的气韵流转。
贺兰泽,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硕士毕业,现任四川师范大学教师,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歌以素弦琴歌工作坊创始人,音乐剧《英雄》主创与词作者,师从蜀派古琴大师曾成伟先生学习古琴,是当今为数不多的中国传统琴歌演唱研究者。
其实在现代,能亲耳听到古琴家弹唱琴歌,是非常不容易:一来知音难觅。二来弹唱琴歌需要具备优秀的古诗词、古汉语修养,能准确领悟诗词的真正内涵;且古琴必须要弹得好,指法正,五音合;同时要有极高的演唱技巧,具有用歌声表达诗词意境的嗓音能力。
「我从小就喜欢唱古风的曲子,三四岁时第一次登台演唱的曲目是《鹊桥仙》」,贺兰泽于1994年开始学习声乐,学习琴歌得缘于「当时有一位老师听完我唱歌之后说,我的嗓音条件特别适合唱琴歌,于是把我推荐给了蜀派古琴大师喻绍泽的女儿喻文燕老师,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贺兰泽在四川音乐学院学习期间,师从蜀派古琴大师曾成伟先生学习古琴。1999年,开始登台演唱琴歌「我清楚的记得,第一次登台唱琴歌是在成都望江楼里面」
随后贺兰泽在北京舞蹈学院学习期间师从中国音乐剧专家教育家张旭先生,研究中外音乐剧创作编导,获得硕士学位。
这些素养,无形之中成了贺兰泽演唱和研究琴歌得天独厚的条件。
总结起来,在过去近十五年的时间里,贺兰泽只干了两件事:重构和传播
何为重构呢?前面堂主提到过,虽然有少部分琴歌乐谱流传下来了,但其原曲和歌声由于无法录制,已随着时光消逝而去。
贺兰泽要做的事情就是力图从保存的文献和史实中,对琴歌乐谱的旋律走向、字词韵味、意境再现、情感表达等深入挖掘、研究,找到属于中国独特的典型演唱的审美,最后重构古人演唱的技法。
「其实每个时代的人都想回到向往的“古代”,所以琴歌乐谱被不断的重构重构再重构,但是唱法本身没有被记录下来,传承下来的只是弹奏的技法。」
贺兰泽说琴歌是一种体系,它不同于美声,不同于戏曲,不同于通俗,它应当另立门户作为独树一帜的唱法。「琴歌音乐囊括不同朝代、不同地域、不同编曲和唱法,有地方戏曲的影子,也有地域音乐的影子,但又没有它们那样的条条框框,非常注重自我情感的表达。」
在重构的过程中,贺兰泽得到琴史和琴律研究学者范煜梅女士的大力协助,终于找到了属于适合古琴所独有的中国古典的声音。
与此同时,贺兰泽还根据琴歌技法进行琴歌创作。从2011年至今,他一共创作了五首佛乐歌曲,其中包括赞颂、仪轨、经文、咒语。每一首都是在他处于人生不同阶段和不同感悟的状态下完成,有时是处于悲伤的状态,有时是喜悦,有时是处于庄严和震撼,有时是处于奇妙的体验和灵光乍现的感知中……
贺兰泽近几年的琴歌演唱技法趋于成熟,为中文学者和音乐界前辈所称赞其歌声中有“高古之意境、名士之风采”亦有“时代之思考、实验之发展”。
除了琴歌重构,贺兰泽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让更多的人听到古琴和琴歌的声音。
他将自己整理的琴歌曲目在个人专辑和音乐会中呈现出来。 其中包含诗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中的作品,既有宋代流传下来的曲目,也有之后明清时代文人根据前人诗词创作的琴歌、20世纪后期琴家及今人创作曲目,也包括他自己创作的诗词琴曲。
☝从2012年,贺兰泽开始举行古琴与演唱音乐会,视频是2015年10月,他于四川音乐学院举行“歌以素弦”琴歌弹唱音乐会,当时约700人到场。
贺兰泽还带琴歌走近校园,不仅长期在大学里开设讲座,而且其研究项目《探索与创建“中国音乐剧”职业性表演人才教学方法和创作思维实践研究》曾获2012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北京舞蹈学院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他也奔走于各种国际古琴交流论坛演出和国内古琴艺术文化交流活动,以便让更多人来认识琴歌艺术,体味琴歌之美:
「琴歌可以让我们回归中国人自古以来最诗意最浪漫的精神生活状态」,古人弹琴之余,不免融情入琴,藉以反映抒发弹唱琴歌者本身对时事之感悟,或情境的描述等。比如表达忠义之士的爱国情操如《精忠词》、有表现男女间的爱慕之情或亲情、友情间别离的伤感等如《关雎》《凤求凰》、另描述大自然之风光者如《春景》……
可以说琴歌的文化义涵与特质,是历代“中国人”精神和深层文化心理,在通贯与积淀中所逐渐粹炼而形成的。所以琴歌是一个纽带,它可以让现代人真正了解“中国人”的审美感知与人格系统,对历史情怀与人文价值进行反思与审视,从而获得人格精神上的抒发,自由及心灵意识的净化与提升。
「琴歌可以重启中国文字音乐之美」琴歌,通过古琴与古诗词的碰撞,将诗词的音韵美、格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文字“美和感性”的层面,去感悟古人用最精致的语言浓缩出思想和情感的精华。当文字遇上音时,你会发现,其实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今天的我们也可以生活得诗意和浪漫。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如果没有人声,一切音乐都没有意义了」其实每个人的嗓音都是独一无二的乐器,运用好这件乐器去抒发独特的情感才会极具感染力。也就是说,琴歌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与表达,进一步说,更注重人本身。
贺兰泽说,「觽堂大院里的贡斌老师把传统手工纸当媒介带大家回溯传统匠人之美,我将用琴歌带大家回溯中国音乐之美。」
堂主坚信,无论世界音乐潮流如何变化,会有知音者来继承琴歌传统,这些历史长河中的雅韵终会留下来。
最后,堂主在今天推送的次联中,还给大家分享了几首贺兰泽的琴歌作品,喜欢的堂友们记得前去收听~
-END-
传统文化 当代表达